close

規矩 以成方圓 中榮總院長雷永耀:領導力是魄力、能力和效率

文/ 陳倩姿 圖/ 台中榮總提供

台中醫林 第65期

2009年入秋,打開報紙、電視,H1N1議題幾乎常態性的佔據媒體頭條版位,國內外疫情相關訊息如火如荼,民眾陷入集體恐慌中。衛生機構每天面對一波波如潮水般湧現的詰責,招架得左支右絀,卻始終獨自奮戰,「專家」意見紛呈讓形勢更混亂。

大開大闔的行事風格
9月2日台中榮總院長雷永耀到災區探視八八水災的100多名那瑪夏鄉小朋友,發現孩子、教師對新流感非常恐慌。雷永耀一番安撫他們的話,第二天登上國內各大媒體,因為他說出:根據現有國內數據「H1N1致死率低於萬分之一,過度恐慌有如第二個土石流,國人對新流感的恐慌好像世界末日要來臨。」這一則言論,在各大醫院謹言保身、三緘其口之際,顯得特別突出。
雷永耀今年六十三歲,畢業於國防醫學院,是國內器官移植權威,曾創下四十二小時不眠不休連續完成一例肝移植、兩枚腎移植紀錄。身型中等精實的雷永耀不說話時有一種沈穩的威嚴,談話中針對問題不閃避的方式,打破了筆者一直以來對榮總領導者保守的刻板印象。去年7月雷永耀離開他工作三十八年的台北榮總,來到台中榮總擔任院長。上任不滿三個月,他在新流感議題、退出健保穩定方案,以及和中部醫療產業牽手結盟等種種措施上,顯露了他大開大闔的行事風格。在台中市醫界和中榮,許多人發現了「這位院長不一樣」。

無限看診挑戰極限
去年8月底台中榮總經院內主管投票決議,溯自第三季起退出健保「穩定方案」,改採「實際審查制」,接受審查走自己的路。在各大醫院嚴格控管總額之際,台中榮總卻採取了反向操作,不再限制現場掛號人次,而且增開31診,讓每一科週一到週六,天天都可以開診。「這是大家的意見」雷永耀指出,中榮是新竹以南、嘉義以北唯一公立醫學中心,總額制度造成大家推病人,推到榮總沒辦法再推,只有斷頭,健保局不給中榮成長空間,中榮只得退出。
「中榮BSC(平衡計分卡)做得很好,品質好、患者多,在總額中自然斷頭也多,與其這樣不如現在就接受審核」,雷永耀說現在就要求醫師,病歷一定要寫清楚,「好處是到了民國100年再評鑑時,準備起來就很輕鬆了。」講到這裡雷永耀笑了起來,總算在這個無奈的決定中找到了一個好理由。

醫療和產業創意結合
去年的11月21日由包括塑膠工業技術發展中心等八大財團法人所成立的AITI傳統產業創新聯盟,在經濟部官員見證下,與台中榮民總醫院正式簽約成立。「中科有七八個研究中心在做研發,出來的產品需要量產、上市,醫師有想法和創意,知道需求但是做不出來,研究、產品和通路三方能夠合作,將使醫療品質能更有效率的提升。」雷永耀表示透過資源與知識共享,把醫療使用和產業結合在一起,整合產、官、學、研、醫成一創新平台將有利醫療產業的發展。雷永耀不諱言與傳統產業合作,除了協助政府推動國家醫療產業的發展外,把醫院視為產業通路的一環也有利醫院的經營。
「這就是雷院長,他沒有模糊的態度」一位過去曾上過雷永耀課的外科醫師說出他對這位老長官的觀點,「他認為是對的事,要求絕對清清楚楚」。

做事講求規規矩矩
態度不模糊外,雷永耀做事的理念則是「規規矩矩」,這些理念的形成,有些是外科訓練中的養成,有些則來自留學西德時,國德人做事一絲不苟精神的影響。他指出,「榮總對醫師的訓練和要求是絕對的『按步就班』,只要是程序上的規定,沒有例外和彈性可言。」 
所謂的「沒有例外和彈性」,雷永耀透露了一段當年台北榮總器官移植的往事秘辛。台北榮總是早期國內投入器官移植的醫院之一,但是,在二十多年前發生的一件偶發事件,讓榮總體系在器官移植發展上腳步緩慢下來,肇端就是榮總訓練中所要求的絕對程序。
二十幾年前某一個清晨,榮總的救護車和器官移植團隊從土城監獄載回一具剛執行完槍決的「大體」。雖是已執行槍決的死刑犯,醫療團隊照例遵循四小時內做二次的腦死宣判的規定。但是這一次「患者」卻是奇蹟似的愈來愈清醒,到了第四個小時已經不符合腦死的標準;醫院只好通知檢察官再來載回犯人。雷永耀舉這個例子說明,要獲得病人對醫師的信賴,做事就一定要循規蹈矩。公家醫院更應自我要求,要像大樹般紮根,有不變和應變的部份。榮總要求醫師對病人一視同仁,就算是死刑犯也沒有例外。

一顆小螺絲釘會影響全局
像軍紀般絕對的程序要求是榮總「企業」文化的一部份,但是規定也必需有徹底的執行力來配合,民國67年雷永耀留學西德柏林自由大學,見識到德國人從上到下那種「連一顆小螺絲都不打折扣」的民族性。他說,當年一位朋友從德國買進一台機器,安裝好後測試一直無法通過,拆下來再重裝好幾次後終於決定請原廠人員來協助,最後發現問題出在一顆螺絲的旋轉問題上。原來按照規定壓力艙的螺絲應該向前轉七圈再後退三圈,但安裝的人太聰明,直接向前轉四圈,以致機器運轉不良。「一顆小螺絲釘往往影響全局」這些體認形成他一生「規規矩矩」的行事態度,在領導管理上他也用一樣的標準要求同仁。
談領導風格,雷永耀最佩服的老長官是已故台北榮總鄒濟勳院長,在他眼中,鄒院長以醫院的最大利益為前題,積極有魄力。他回憶當年鄒濟勳院長常台北、台中、高雄到處找人,想盡辦法為榮總留下好醫師。由於榮總薪水和私人醫院的差距,最高達到十倍,遇有資深的好醫師想要離職,鄒院長都是想盡辦法留人,包括跪下來留人。

買進全台灣第一台碎石機
民國72年雷永耀隨鄒院長到西德的自由大學簽建教合約,了解新問世的碎石機,並參訪柏林、漢諾威及慕尼黑等三間大學醫院的機器及運作情形,隨後還到工廠參觀,獲知台灣另有二家醫院與廠商已有接觸,那台碎石機售價160萬美金,當年約6400萬台幣。鄒濟勳忖度當時的狀況,如果按照正常的程序,回去編預算再請購,程序走完恐怕已失先機。
『怎麼辦?就先斬後奏吧,錢回去再想辦法。』鄒濟勳當時這麼說。當晚七點,通知廠商決定要買進全台灣第一台碎石機,三天後,合約在日內瓦簽署。簽完約當晚,鄒院長抱著頭發愁預算,但回台後,當天上午鄒院長已經把預算籌到。事後証明當初的決定是正確的,台北榮總引進第一台國內碎石機,醫院門庭若市,不到一年成本已經全部回收。魄力、能力和效率是雷永耀心目中的領導力;今天,榮總的同仁也在他身上感受到了同樣的信息。

計劃增建第三醫療大樓
去年7月雷永耀離開住了四十多年的台北來到台中榮總,家也搬了過來。他的目光落在台中榮總老舊硬體、停車位不足和空間擁擠的問題上。「台中榮總年年評鑑第一,醫學教育做得最好,也是中部四縣市唯一的公立醫學中心。」他指出,目前台中榮總迫切需要增建第三醫療大樓,爭取預算改善就醫病患的醫療空間,提升環境品質。
走出台北的雷永耀正用國際都會的醫療格局思考定位中榮的下一步,「這是一定要做的事,錢就再想辦法了。」魄力展現在他堅定的笑容中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irislui10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